听新闻
放大镜
扬子晚报网:昆山全面提升派驻区镇检察室质效:下放刑事案件办理职能,打造新型区镇检察室
2018-10-26 13:47:00  来源:扬子晚报网

  5个派驻区镇检察室,年均办理批捕、起诉案件700余件,出台各项制度9项,推动基层治理30多项,被列为“六项市级重点法治实事项目”“社会治理重点项目”等,一名社区检察官被评为“昆山好人”。10月10日,记者从昆山市检察院获悉,该院用5年时间建立起了千灯、张浦、花桥、巴城、周市等5个区镇检察室,立足检察职能,围绕“检察贡献”和“检察作为”的发展方向,将刑事案件办理职能下放,以实在的检察工作带动法律监督、公益诉讼、犯罪预防等职能的全面展开,打造“不偏科” “不漂浮”、扎根基层的新型区镇检察室。

  围绕办案,引入法治元素

  “检察室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,曾因定位不准、职责不明、管理不严等问题被撤销。深刻反省、汲取教训后,我们发现只有通过办理辖区内的刑事案件,改变闭门办案、就案办案的传统模式,才能激发检察室的活力和生命力,推动检察室真正融入基层,发挥实效。”该院副检察长高建强说。

  花桥检察室在办理一起非法行医案时发现开在小区车库里“黑诊所”并非个例。社区检察官先后走访乡镇医院、社区卫生站,结合搜集到的信息,编制并发放调查问卷1000余份,经数据分析,撰写了《关于我市非法行医情况的调查报告》,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4条,成功促使全市集中整治了一批“黑诊所”。

  从案件办理中发现社会治理漏洞,通过《调查报告》《情况反映》《法律分析》《检察建议》等多种形式,向相关单位、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和意见,是昆山市检察院区镇检察室建设的一大特色。

  据了解,该院每个区镇检察室管辖2至3个区镇,与当地法庭、派出所辖范围相对应,达到同频共振的法治效果。社区检察官不仅要深入案发现场收集、核准最原始证据,听取证人证言和被害人的诉求外,还要实时了解辖区内社会治安基本动态和刑事、民事案件处理情况,社区矫正监督等,补强基层法律监督短板。2017年以来,该院区镇检察室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11份,开展社区矫正谈话356人,使司法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。

  为民代言,维护公共利益

  千灯检察室员额检察官赵喜忠告诉记者,区镇检察室办案不是简简单单换个场所工作。社区员额检察官办理本部员额检察官平均案件量的60%,其余40%精力要发挥检察监督职能,投入到辖区重点难点工作中去,发挥公益代表作用,传导法治理念,努力解决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综合问题,防止区镇检察室“空转”。

  巴城检察室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浩宇建材厂非法占用农田和建设用地,炉渣堆放达15万吨,存在重大污染和安全隐患,持续跟进一年,撰写了《法律分析意见》,通过与民行部门联合发出检察建议等措施,推动炉渣“黑山”被彻底清理干净,成功收回国有土地58.5亩。该案也荣获了江苏检察机关2017年度保障民生十大典型案件。

  张浦检察室结合办理的一起纵火案,以法治引领自治,出台《深化安全生产检察工作细则》,推动社区建立防火安全长效机制,实现业主、物业、居委、行政部门和检察机关在防火安全上的双赢多赢共赢。

  “基层工作错综复杂,综合治理难度较大,检察机关从公益诉讼的监督职能出发,为百姓发声是新时代检察担当。”周市检察室主任汪丽娜说。

  科学筹建,实现质效运行

  目前,昆山市检察院五个区镇检察室各配置2名员额检察官,6至7名公益性岗位人员。先后出台了《区镇检察室规范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》《派驻区镇检察室建设考评办法》等9项制度,细化区镇检察室在机构建设、工作流程、人员管理等方面运行管理,明确在公诉、批捕、民事行政监督、执行检察监督等方面的系列办案规定。

  比如,规定在行政检察监督中,区镇检察室发现监督线索后,立即开展调查并撰写法律分析意见。需要立案的,要撰写审查报告,报本院业务部门分管检察长审批,通报区镇检察室分管检察长。

  记者在周市检察室看到,检察室设有“小型”办案区,包括了讯问室、询问室、远程提讯室等办案场所,可以同步录音录像。据汪丽娜介绍,像这样的配置每个区镇检察室都已配备,而且每个检察室的办案区也都与本部刑事指挥中心相联。

  近年来,该院也针对区镇检察室距离本部路程较远等问题,不断向科技要效率,依托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,使五个区镇检察室均实现了网上受案、网上分案和网上阅卷。通过网上签批、远程打印、信息共享,真正实现了同步办案,办案流程不受距离限制。同时,案件视频讨论、视频接访等系统的投入使用,也让本部的监督指导及时有效,使区镇检察室“放得下、收得回”,管理规范、高效。(通讯员 唐慧玲 扬子晚报/扬眼记者 于英杰)

  编辑:钱晓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