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新闻
放大镜
【江苏金融报】假期工缘何频频入坑
2019-09-11 10:16:00  来源:昆山市人民检察院

  

  假期工缘何频频入坑 昆山检察院:校企管理脱节是主因

  利用寒暑假从事有偿劳动,既能获取一定报酬,又可增加社会经验,成为许多学校、学生实习的选择。然而假期实习市场频现“职坑”,昆山市检察院调查发现:校企管理脱节、劳务派遣混乱、学生防范意识薄弱成为主要因素。

  实习渠道审核不严,“童工”上岗

  2019年2月某天晚上,昆山街头发生了一起两派未成年人打架斗殴案件。小王和小江分别是两派纠集人,隶属两个学院,在同一家企业做假期工。小江今年才15周岁,在生产线上干了两天就与小王因料车使用问题起了争执,继而升级为约架。在审讯过程中,办案人员发现在小王这派里也有一名未满16周岁的“工友”。

  昆山市检察院调查发现,小江是一所外省的职业学院学生,学校统一安排实习,老师为能让年龄偏小一点的小江也进入企业实习,就给小江安排了其他身份,化身为年满16周岁的小张顺利进企。而大多数企业往往把假期工当成了临时工,既没有做严格的身份审查,也没有对他们进行标准化管理。

  在另一起涉及暑期工的案件中,记者了解到实践学生125名,却只有1名教师进行实践活动管理,力量薄弱。假期工处在“两不管”的真空地带,加之社会经验不足,年少冲动,极易因“哥们”义气驱使做出出格行为,甚至走上犯罪道路。

  用工市场混乱埋下隐患

  除了由学校统一安排外,劳务派遣公司等也是假期工求职的主要渠道之一,部分劳务派遣公司、中介公司在选用假期工时,利用中介费、担保费等名义,通过扣押身份证件等方式,变相收取财物,损害其利益,需警惕。

  在一起诈骗案中,大学生小刘在暑期应聘过程中就曾被“管理公司”套路签合同。小刘想在暑期找份实习工作,于是上网投了简历,没过多久收到某集团公司的面试邀请邮件,根据邮件信息,她来到面试地点。一名工作人员在把小刘带去测试的路上,“好心”提醒她公司属于代招,小刘被骗了,如果违约要赔偿两个月工资。小刘顿时慌了神。紧接着,这名工作人员又假意为她着想,主动帮她找负责人,一阵商量后决定小刘不用付违约金,但押金要作为对公司的赔偿,并在合同背面写上不要这份工作的理由。看似逃过一劫,可回去后越想越不对的小刘决定报警。

  异地实习成犯罪目标群体

  利用暑期工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”的心理,专门以外来的未成年暑期学生工为主要作案对象。近期,昆山市检察院办理了一起强迫交易案,根据犯罪嫌疑人供述,他们故意选择外地暑期工下手,外地学生人生地不熟且涉世未深,极易入套。

  不法分子正是瞄准暑期工社会阅历少,又是临时性逗留在异地,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,往往不敢不愿声张而“认栽”,从而大胆实施犯罪行为。

  检察官建议,保障学生假期实习,需要进一步强化实习项目信息公开,针对学生开设绿色维权渠道。企业、学校落实好“接收实习资格证明”衔接工作,明确管理和保护责任。同时,加强学生实习前的法治教育,重点围绕接收假期工量大的企业,聚焦求职过程中的陷阱与防范、劳动权利的行使与维护等内容,以案释法,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意识。

  唐慧玲 孟正中

  编辑:唐慧玲